山水秀麗的貴州,氣候宜人,多出佳釀。這是很多了解貴州的朋友的共同認知。誠然,作為中國醬香型白酒的發源地和主產區,貴州是中國釀酒資源稟賦最為優秀的產酒大省之一。千百年來,以“國酒茅臺”為代表的貴州白酒,因其深厚的文化底蘊、獨特的釀造技術和甘美醇厚的韻味,穿越時空,書寫著業界、學界口碑中“酒中貴族”的傳奇。
時間的長河永遠緩緩地向前流淌?!扒松漆劇?,說的不僅是貴州釀酒業的悠久歷史,同時也是對貴州釀酒業精湛技藝的贊美。今天,伴著貴州茅臺的濃濃酒香,回眸從上古時代就悠然走來的貴州白酒歷程,宛然發現,進入現代新時期的貴州白酒,在文化傳承、酒鄉特色突出、酒產品文化內涵得到極大提升方面,正在朝著中國白酒文化的新高地邁進。
美酒濃香源遠流長
從牂牁到夜郎,從黔中道的羈縻州到矩州,貴州這片自古就掩飾不住其自身魅力的土地,不僅擁有厚重而遙遠的史前文明,還有神秘而多彩的夜郎文化。漢武帝的“枸醬酒,甘美之”,千百年來,書寫著動人的“黔人善釀”佳話。
當歷史的煙云散去,輕啟被稱為“史家之絕唱”的《史記》,你會讀到這樣一個故事:西漢時期,中郎將唐蒙在南越吃到枸醬,覺得不錯,追問來源。南越人答稱:“道西北牂牁江,牂牁江廣數里,出番禺城下?!睜櫊?,經考證,就在今貴州境內。
可見,名酒之鄉的貴州,釀酒歷史悠久,酒文化博大精深,源遠流長。
沿著歷史的軌跡,走過西漢武帝“甘枸醬”的傳頌,到了大唐盛世,貴州白酒又創造了“婚姻之禮,以牛酒為聘”的奢華。再到明清代,這時,全國風行的黃酒、燒酒及各種配制酒貴州均有出產,且有刺梨酒、苗酒、夾酒、砸酒等風味豐富的酒品。從而,又有了西南大儒鄭珍曰:“酒冠黔人國,鹽登赤虺河?!钡氖⒆u。
這些,從仁懷出土遠至商代的陶制酒具,平壩漢墓中發掘有銘文的儲酒陶罐,務川、道真等地漢墓出土精美的青銅酒具等考古發掘的文物,就可窺探一二。
就如機遇總是屬于給有準備的人一樣。享有“風來隔壁千家醉,雨過開瓶十里香”之美名的貴州茅臺,終于迎來歷史上最激動人心的一刻。民國初年,在萬國云集的盛會上,茅臺“瓶破天驚”,一舉成名,從此躋身世界名酒行列,名滿天下。
1949年的開國大典,周恩來確定茅臺酒為開國大典國宴用酒,從此每年國慶招待會,均指定用茅臺……豐富的人文歷史故事,深厚的文化積淀與人文價值,這,就是貴州白酒!
物華天寶技藝流芳
從小,就常聽到這樣一句話,“不到長城非好漢”。在貴州文化旅游井噴式發展的今天,我們也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:到貴州不喝茅臺酒,不算真正到此一游!
互聯網時代,除卻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買到的茅臺的事實不論,這句話至少說明了一點:以國酒茅臺為引領的貴州白酒,因為精湛技藝釀造,品質非一般感覺,自然想在原產地親自嘗一嘗。
厚重的歷史人文積淀,為貴州白酒業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技術經驗,千年技藝釀造傳承,也為這一“酒中貴族”闖蕩世界提供了無懈可擊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人杰地靈,物華天寶。一口地道的貴州白酒入口,清冽、濃厚的醇香,如花綻放舌尖。
據史載,清代燒酒制造方面有了大的進步,古代茅臺酒生產已頗見規模,已有“茅臺燒”、“回沙雷泉酒”等品牌。鄭珍在《遵義府志》中提到:“仁懷城西茅臺村制酒,黔省第一?!?br />
有“千古一絕”之稱的這茅臺酒的釀制技術,無疑是貴州乃至中國白酒技藝的典范。
茅臺酒是世界三大蒸餾酒之一,是中國醬香型白酒的鼻祖和典型代表。茅臺酒采用赤水河流域出產的紅纓子糯高粱釀制,生產工藝科學而獨特,主要體現在季節性生產、一年一個生產周期、高溫制曲、高溫堆積發酵、高溫餾酒、長期貯存、精心勾兌等七個生產環節。
一瓶普通的茅臺酒從投料至產品出廠需歷經30道工序、165個工藝環節的錘煉,至少需要5年時間。也就是說,現在人們喝的茅臺,時間最近也在五年前就生產的。
因為制作工程的獨特性,1996年,茅臺酒釀造工藝被確定為國家機密加以保護;2001年被列入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,成為醬香型白酒工藝的唯一代表;2009年,茅臺釀造工藝被列入中國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。
千里朋友美酒相迎
“米酒甜/米酒香/敬酒飛歌飄山梁/啊……漫漫古道千里長/悠悠苗鄉古道旁/巍巍雷公清江的水呀/伊爾伊爾喲/歌聲甜來米酒香/遠方的客人嘗一嘗?!敝褡甯枋职⒂锥涞囊皇住蹲砻玎l》,不知融化了來自五湖四海的多少朋友的心,成為熱情好客的貴州各族人民歡迎遠方友人的經典歌曲。
是的,千百年來,勤勞樸實的貴州各族人民,不僅將千年的釀酒技藝完美地傳承至今,他們還以特有的熱情,迎接著來自五湖四海的友人。
“豪爽達觀、善釀好飲”不僅被傳頌,也抒寫了一個個感人的故事。
記者曾聽到這樣一個故事。一位從遠方來到少數民族風情濃郁的黔東南客人,腳步還未踏進早已約好的一位農戶家門,悅耳歡快的苗歌就已經傳來,清甜濃香的米酒就已經端在了嘴邊。那一晚,客人和第一次見面的苗族大哥從喝得“驚天動地”到“鴉雀無聲”。后來別人告訴他,這是苗家人最隆重的一種迎客方式……
實際上,這只是熱情好客的貴州人民用美酒待客的一個典型縮影。因為,好山好水出好酒的貴州,美酒遍布黔地各地,居住在這塊土地上的各族人民,無論是迎遠客還是接近親,美酒從未離開他們的生活,并在生產、生活與社交上成為一種不可或缺的飲食文化。尤其在少數民族聚集地,豐富的酒禮酒俗文化,更是貴州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遠方來客,苗家的妹子要唱歌、敬酒,稱為“迎客酒”;布依族的姑娘要出嫁了,男方到女方家討生辰八字,女方家要在堂屋神案前擺八大碗酒,稱“討八字酒”;水族待客請酒,無論何時何地,有滴酒祭祖習俗,叫“滴酒祭祖”……
而漢族,訂婚儀式,擺酒席,喝酒。逢年過節,喝酒。尤其是春節期間,一天不沾酒,簡直堪稱“奇聞”。清明節,掃墓帶酒敬祖。中秋節,賞月喝酒。不說像大文豪蘇軾“把酒問青天”,但也“要喝得高興”。
身在“酒鄉”,哪有不喝酒之禮?來到“酒鄉”,豈有不敬之意?月是故鄉明,酒是黔地美。來一杯,朋友,喝完這一杯,還有一杯!